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美争雄三大维度:最后一个太凶险!输不起

12月中美首脑会晤之后,市场几乎出现一致性预期,认为中美达成协议的概率非常高,这一点毋庸置疑,达成协议对双方都是最优选择。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在外部环境难有改善的情况下推动改革和开放。在这个语境中去思考改革和开放,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是加分项。否则,如果将中美关系缓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置假设,就相当于将风筝的那根线交到了外部人手中。

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供给侧,而供给侧改革并不依赖于中美关系,也就是说,中美关系何去何从,并不是是否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进程的充分条件。从中国的潜在增长率数据来看,自2006年开始,潜在GDP增速不断下行,实际GDP增速在2009-2010年的强刺激政策的支持下出现反弹,在2010年后向潜在GDP收敛。从我们拆解的数据可以看出,TFP下降是这段时期GDP增速和劳动生产率下行的最主要原因。TFP增速从2005-2010年的4.2%下降到了2010-2016年的2%,降幅2.2个百分点,可以解释GDP增速下降中的66.7%(2.2/3.3)和劳动生产率下降的64.7%(2.2/3.4)。

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是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以及农业和工业间的转移而获得的要素配置效率,那么,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微观生产的效率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关键的问题还是如何把激励机制搞对,这取决市场能够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能否真正建立起“创造性毁灭”的机制,取决于国企与民企之间能否实现“竞争中性”,取决于资本市场能否更好的发挥资本配置的功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

坊间给特朗普取了个外号叫“川建国”,认为特朗普冲击会加速中国体制机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开放倒逼改革”的逻辑是一致的,而且,美国所指出的有些问题,也恰恰是阻碍中国进一步提效增速的制度性障碍。所以,无论有没有美国的压力,无论中美贸易关系在短期内是否改善,中国推行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毫不动摇的。

与此同时,在应对美国政策冲击时,应该避免以下误区:第一,当美国打击华为,中方也打击在华的外资企业,这会加剧自身政策的不稳定性,加快产业链外迁,不仅会导致就业岗位的流逝和GDP增速的下降,还会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等构成压力;其次,在现阶段,应尽量避免主动出击,这样只会是恶性循环;我们认为,时间仍然站在中国这一边。

(责编:金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