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美争雄三大维度:最后一个太凶险!输不起

一、中美贸易谈判面临阻力

2018年3月8日,特朗普宣布对美国进口的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5%的关税,这可以说是“贸易战”的发令枪;紧接着,3月22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报告,提出多项指控。与此同时,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针对“中国制造2025”所覆盖的重要制造业行业商品征收关税,并于5月29日发表正式声明,6月15日发布500亿美元商品清单。在此之后的近半年时间里,中美针锋相对,至12月1日双边首脑会晤,而后进入“休战期”,双方举行密集谈判。

至美国当地时间5月9日-10日,中美双边谈判共进行了11轮,距离第1次谈判(2018.05.04)恰好一年时间。其中,第11次谈判之前的5月6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重新启动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程序,为第11次谈判蒙上阴影。5月10号2000亿美元商品25%的关税正式生效,宣告“90日计划”破产。

5月10日之后,特朗普宣布签署“紧急状态令”,将华为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企业以及与美国有业务往来的其他国家企业与华为合作,美国(谷歌、英特尔等)、英国(ARM)、欧洲大陆等知名跨国公司,甚至还包括一些学术组织(如IEEE)等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关系,致使华为陷入危机四伏的险境。

截止目前,中美双方尚未确定下一步谈判的信息。特朗普称,中美两国首脑将于在6月底在日本召开的G20峰会上举行中美双边首脑会晤,但市场并不报过高期望。我们认为,在真正达成协议之前,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压力测试”阶段。

二、理解中美分歧的三个维度

自去年中美贸易冲突爆发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观点是,中美之间是经济(包括金融)、科技和文明(包括体制)的“三重冲突”:短期内是经济和金融的热战,长期是科技的冷战,最深层次是文明和体制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