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美争雄三大维度:最后一个太凶险!输不起

从“文明冲突”的视角梳理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冲突和交流。我们认为,东西方两种文明的差异自古以来便客观存在,但是这种异质性不是文明冲突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只是一旦文明的交流变成追逐权力的辅助性手段,或者只是权力冲突的伴生现象,那么,它也必然以一种“血与火”的暴烈形式展开。

激发中国与美国当下矛盾爆发的主因,仍然是权力之争,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主观或客观的安全威胁。美国将中国贴上“修正主义”的标签,将“中国模式”定义为“国家资本主义”和“儒家重商主义”,而这背后,实际上是“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的冲突,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

今日中美关系的局面,是三股力量汇集的结果。中国民间智慧讲究“做最坏的打算”,或许这也应该是政策决策者在作相关规划时的一个预设的约束条件,这就需要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工作思维和思路。

三、中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去年12月中美两国首脑会晤之后,我们从美国加征关税的产品结构,美国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表现,以及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的胜利等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中美达成协议的概率大大提高,但同时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中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并且,中美长期博弈的现实并不会因为贸易谈判的结果而转移。中美密集谈判的这6个月时间,可谓“战略缓冲期”。最终,双方还是未能达成妥协。目前,中美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特朗普、财政部长努钦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中美仍有达成协议的可能,其中包括对华为协议。中国官方也称,能否达成协议,关键看美国的诚意,但在任何一方发出正式谈判邀请之前,一定会有一个阵痛期,这就是前文所说的“压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