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生活 > 正文

这些秋季健康俗语 蕴含着哪些科学道理?

  都说“春捂秋冻” 怎么“冻”更科学?

  “春捂秋冻”这句俗语很多人都熟知,意思是在初春时天气逐渐转暖,不要急于脱掉棉衣,适当“捂”一点;在初秋时,也不要刚有点冷就穿太多,适当“冻”一点,这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呼吸)科主任医师樊茂蓉介绍说,进入秋季,天气转凉,人体阳气渐弱、阴气渐长。此时不宜增添太多衣物,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天气,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气的生长。

  但“秋冻”不是盲目挨冻。樊茂蓉提醒道,要随着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加衣服。初秋暑热未消,气温在15—20摄氏度时,早晚人体能感受到一些凉气,此时不要着急添加过厚衣物。中秋节前后,气温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添加衣物要适当,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

  樊茂蓉同时提醒大家,“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不太适宜“秋冻”。另外,平素怕冷、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等气虚、阳虚体质的人群也不太适合“秋冻”,应避免过度耗损阳气。特别老年人和儿童御寒能力弱,应注意随着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此外,有些身体部位不能“冻”,反而要注意保暖:如头颈部、肚脐、膝关节、双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