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菲仁爱礁争端白热化:菲律宾的宿命就此注定

还真有,只要你能和当地的精英结成联盟就行。殖民者常用的套路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暴力给当地精英背书,赋予他们特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具体管理地方事务。这样自己就可以躺着收割资源了。那么菲律宾这个地方的“本土精英”都是些什么人呢?刚才说过,菲律宾一开始只是几千个独立生活的小岛,所以他们的本土精英就是各个岛上的“话事人”。这里的每个小岛都类似于一个村子。

村子里会有一个大家族话事,这个大家族的老大就是整个村的统治者。这种类似于村子的基层单位在菲律宾被称为“巴朗盖”每一个巴朗盖由30~100户组成,人数不等,其首领称为“达图”或“罗阇(dū)”。这些统治“巴朗盖”的大家族就是殖民者天然的合作伙伴。从这个角度看,好像殖民者并没有改变菲律宾人的基本生活,原先大家听大家族的,现在还是听大家族的,总督大人跟底层百姓也没什么关系。

但实际上菲律宾的社会结构在殖民者到来后受到的冲击非常大。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大家族在一夜之间获得了一个超级暴力的背书。啥意思呢?在西班牙人来之前,你虽然是这个岛上最大的家族,但其他家族的实力跟你比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这个岛虽然是你说了算,但岛上的很多资源都是公用的,你并不能肆意妄为。现在西班牙人带着火枪咔咔站到了你的身后,你的力量瞬间和其他普通家族拉开了档次,从此以后就再也不用考虑他们的看法和利益了。

于是原先的公产通通收为私产,各个岛上的“话事人”纷纷升级成大庄园主或大地主,并获得大量特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门阀。这样的大家族,在菲律宾有200多个,而菲律宾的政治人物也基本都从里面产生。巴朗盖至今仍是菲律宾最基层的单位,该国后来的市、省、大区等行政单位都是建立在这个基层单位的基础上的。那么这个发展模式有什么问题呢?如果我们拿菲律宾的历史跟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比一下就会发现,菲律宾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过程。它没有过程,直接跳到了结果。殖民者来了,统一管理了,这里就成了菲律宾。

没有统一的过程,就无法产生国家和民族的共识。菲律宾现在的民族意识其实是起源于菲律宾的精英阶层,而该阶层之所以会萌发出“民族意识”,是因为他们所受的西方教育给他们带来了自由独立的思想。“出口转内销”了属于是。所以这个民族意识一开始跟底层百姓的关系并不大,大量底层百姓认同的还是自己所属的“巴朗盖”。

不过精英阶层虽然格局大见识广,但也有自己的缺陷,那就是人数占比太小。而且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立场上都摆脱不了对西方的依赖,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局面:菲律宾的精英们一方面想对抗殖民者,抢回“属于自己的资源”;另一方面又需要殖民者的力量去镇压底层百姓。所以该国虽然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现了独立运动,但一直没有发生过惠及全民的社会革命。

最终菲律宾不仅独立运动没有成功,社会运行模式也还是老样子,唯一的变化就是头顶上的殖民者从西班牙换成了后来打败西班牙的美国(二战期间短暂被日本占领)。那么他们后来怎么又独立了呢?这还得感谢美国在上世纪爆发的那场“大萧条”。

在美国人荷包比较鼓的时候,菲律宾这样的殖民地就是个“小甜甜”。因为它送来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便宜原材料,使得美国人可以轻松享受“人上人”的生活。但手头一旦紧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经济危机下的美国人一夜返贫,菲律宾这个昔日的“小甜甜”也瞬间变成了“牛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