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揭秘印度对外企的杀猪盘嗜好,连中美都不放过

而印度就不行。印度绝大部分人口是文盲;同时在文化方面欠账太多——民众自由散漫,缺乏组织性、纪律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这就导致印度的坑实在太大,光靠组装厂赚的那点血汗钱,不足以支持印度政府填掉这个基础教育和文化改造的大坑。这样一来,企业自然就失去了进一步在当地投资更高阶产业链的可能。

这是人力资源供应方面的。还有基础设施建设。你建厂得拆迁吧?建高速公路得征地吧?码头、港口、水电站这些,都涉及土地征用以及人口安置。

这个对中国来说相对容易——土地是公有制,本来就是国家的;政治体制是中央集权,上面拍板下面执行,上下一条心;由于权力集中,资源集中,动员搬迁什么的也都比较容易,所以搞起这些事儿来效率高成本低——虽然这个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一些人的利益受损,甚至出现一些之于个人的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状况,但从宏观来说,它对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为企业创造良好经营环境方面,确实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而印度不行——土地是私有的,基本上都掌握在地主手中;政体是联邦制,中央管不了地方,各地之间还互相扯皮;西式民主之下,又让这些代表传统生产力的既得利益者——比如地主之类的深度干预政治,所以就算莫迪政府想培育新兴生产力,去搞制造业,想为他们搞点好的硬件配套,但因为触犯了旧生产力利益,也始终搞不成。

这就是大麻烦。工业化本身就意味着新生产力对旧生产力的取代,所以必然遭到旧生产力下的既得利益者反对。中国这边是政治权力独立,而且掌握大量资源,从上到下打通,所以只要它想发展经济,它有能力强力推动——说直接点就是实在不行可以来狠的。虽然这种搞法简单粗暴,但至少事儿可以办成。印度政府没这个能力,所以当它要发展新生产力,要跟旧生产力抢资源时,连修条高铁征个地,都能扯多少年的皮还搞不定。

这就是印度政府面临的困境——因为搞不定旧生产力,以及代表旧生产力的传统利益集团,所以它无法拿到发展新生产力所需要的资源,这样不光本土制造业起不来,外企就算出于各种原因来了,也都不想深度扎根印度。

文化不行,制度不行,这就是印度搞制造业面临的根本性困难。当年的中国比现在的印度更穷更破,但中国的文化和制度经过建国后的改造,已经具备了工业化基础,所以只要条件一具备,立马就能深度参与工业化,成为全球最理想的工业制造业基地。而印度,则受制于文化基础和制度限制,怎么搞都搞不成气候。

这些因素其实我这里不说,很多人也都略知一些。但这和坑外企玩杀猪盘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去了!

对印度,尤其是莫迪来说,困难再大,阻碍再强,也必须发展制造业——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莫迪掌权的政治合法性基础。

必须工业化,又无法廉价拿到资源来推动工业化,那印度就只有一个办法——成本转嫁!

其实印度的这些问题,看起来五花八门,其实都可以一招解决——土地征收难?你给地主实际价值双倍的钱,他们立马就会转给你。工人素质不够?培训嘛,中国工人培训三天,印度工人培训一个月,不够的话两个月。行政效率太低政府腐败?用钱把上上下下全喂饱,保证他们不会刁难你!工人懒劳动效率低,那就雇佣双倍的工人轮班。工人素质差导致良品率太低?我多生产一些挑出好的来不就得了!

总而言之,只要你肯砸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当然,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就高上了天,生产出来的东西肯定没有市场竞争力。

那怎么办?要么补贴,要么成本转嫁。

补贴肯定是不行的,莫迪没钱补贴。所以办法只有成本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