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与世无争到濒临亡国
琉球群岛在广义上包括了从台湾省到日本九州之间的一长段岛链,在狭义上则指日本目前的“冲绳县”区域。
在我国隋朝时期,隋炀帝派去寻访海外异俗的将军朱宽发现了这个群岛,并将其命名为流虬。后来在唐朝编纂《隋书》时,因“虬”字意为“幼龙”,犯了皇家忌讳,所以更名为流求。到了1372年,明朝又把它改名为琉球,并正式遣使前往,从此中国就与琉球王国建立了宗藩关系。在这以后,每一世琉球国王都要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向中国称臣纳贡并使用中国的年号。即使是中国国内的改朝换代也没有改变这个关系。
日本从17世纪开始逼迫琉球向自己进贡,所以后来琉球就保持着同时向中日两国进贡的状态。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是小国的宿命,不过总体来说日子还是比较安稳的,只是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在日本明治维新后就走到了尽头。1873年,日本单方面宣布琉球受日本内务府管辖,并开始阻止他们继续向中国进贡。1875年,日本派遣内务大臣亲赴琉球,督促他们断绝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同时还向英国订购了一艘3700吨级的现代化蒸汽铁甲舰。
眼瞅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亡国进入倒计时,琉球国王赶紧在1876年派出使者去大清摇人。面对这个局面,1877年上任的清朝驻日公使何如璋也力谏清廷拿出实际行动去压灭日本气焰,以绝后患。
“现在日本国势未定,兵力未足,应当乘机与之争衡,若只为息事,隐忍迁就,琉球必灭!”意思是趁着现在日本国力还不强,咱得赶紧出手,如果一味忍让,琉球肯定会被日本吞并。此时的清朝已经开展了十几年的洋务运动,比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更长,综合实力强于对方。如果马上购买军舰并出手干涉,是完全有能力扭转局面的。
然而清朝唯一的动作仅仅是“据理力争”,这样的态度最终导致何如璋无可奈何地成为了“预言家”。1879年,日本仅派几百人就轻松占领了不设防的琉球王国,并在同年将其改为天皇直辖的“冲绳县”,这段历史被日本称为“琉球处分”。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