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是市场经济让中国人吃饱,而不是袁隆平吗?

如1967年,没多少文化不会写论文的人民公社社员李贞生,将45亩旱田改成水田,亲自担任水稻技术员,他就在水田里琢磨水稻杂交,终于培育出“玉米稻”、高粱稻和向日葵稻,“玉米稻”产量比普通稻高15%,是新中国最早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比袁隆平的强优组合南优2号足足早了8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耀祥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创造和推广了无数个高产优质实用的杂交水稻品种,贡献巨大,绝不输于袁隆平,50年代起,黄耀祥和他的助手们经过调查研究,奔忙几个春秋,通过人工杂交,育成世界上第一个籼稻矮杆良种 “广场矮” ,比国际水稻研究所的“ IR8”早出七年。

工农兵大学生李必湖1966年毕业于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他作为袁隆平的主要助手从事三系杂交水稻的研究,1970年在海南岛发现“野败”雄花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为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作出了重要贡献,促成了舢型杂交水稻,1973年与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颜龙安1962年毕业于江西农学院农学系,1972年育成“珍汕97”水稻不育系,1973年完成杂交水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选育出强优势组合“汕优二号”杂交水稻,1981年与袁隆平等共获国家发明奖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