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是市场经济让中国人吃饱,而不是袁隆平吗?

2、也说“不要神化袁隆平”

所谓的“市场经济让国人吃饱饭”的说法,与80年代初流行的“包产到户让中国从此解决了吃饱问题”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层次的逻辑是“精神作用(制度)决定了粮食产量”;然而,持这种说法的人,却又对毛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人人为公、战天斗地”的精神嗤之以鼻。这就是典型的双标——一面鼓吹“一心为私”的精神,一面讨伐“一心为公”的精神!

上面已经说了,毛泽东时代通过农业合作化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到1956年就使得人均粮食产量达到温饱线水平,并为八九十年代的粮食产量进一步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而毛泽东时代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靠的不仅仅是精神力量和制度,而是把精神力量充分转化成了生机勃勃的物质力量。

真正能提高粮食产量的只有以下几个因素:扩大和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的灌溉和排涝能力、增加肥料尤其是现代肥料的供应、培育和推广良种、适度的密植和兼作,提高复种指数、应用科学技术消灭病虫害影响、加强大田管理、在耕作、播种、收获、储存时应用机械技术。

毛主席在1958年把上述一切要素概括进了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种、密、保、管、工”。

所以,从客观历史的角度看,无论是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还是说“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饱饭”,都有“神化袁隆平”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