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生活 > 正文

特医食品可及性困境,如何破?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多家药店,发现想要找到一家销售特医食品的药店并不容易。大多数药店不售卖特医食品,更多的是在标注“食品”的货架上售卖蛋白粉、固体饮料和益生菌等产品。出售特医食品的药店可供选择的产品数量也有限。记者在北京协和医院附近一家自称售卖特医食品较多的药店看到,仅有7款特医食品在售。

“公司2017年在中国新工厂投产建设了5条万吨级的生产线,目前只有1条生产线使用了40%的产能。生产的几千吨产品也大多出口,或是卖给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消费者,大陆占比很少。”顾欣鑫说。

“目前我们进入医院的特医食品,每家医院的年销售额都比较低。”麦孚营养董事长郭海峰坦言,特医食品生产检验要求高,研发投入大,很多批准上市的产品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销售受限的情况下,企业面对高昂的研发注册成本和生产及人员费用,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谨慎选择研发注册方向和节奏,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行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某特医食品企业负责人透露,要做一款给肿瘤或特殊疾病人群的特医食品,按照法规需要像药品一样做临床试验,花费也相差无几。“花了几千万却进不了医院,进不去药房,更不会得到医保报销。虽然准入像药品一样严格,但是却得不到药品的待遇,企业自然没有积极性去做这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