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只是单纯计算激光器耗能的话,那么美国此次实验的产出投入比不到0.6%!
如果再算上各种损耗,诸如核燃料球及各种装置的制造能量损耗的话,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的缩小!
换一句话讲,用100度的电去发低于0.6度的电,这就是目前美国人的所谓“突破”!
当然,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疑问了:
核聚变的难点不就是在“点火”,耗能高不怕,只要火种洒下了,那么后续的聚变反应不就顺带实现了?
很不幸,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样的思路放到氢弹引爆上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不需要“控制”,所以一把火扔到柴堆中就可以任由它烧!
但是“可控核聚变”是什么?关键在于可控。
于是我们看到,为了实现可控,在激光惯性约束法中,每一颗被激光照射的“核燃料球”都只有芝麻粒大小!
显然,一颗芝麻粒是不能被榨出一桶油的,因此在激光惯性约束法的“商业化运营”中,所要求的是一颗接一颗的核燃料球在成功产生能量之后,接着驱使聚变装置去点燃下一颗!
然而,美国人又实现了什么?
他们用100度的电,去发0.6度的电!需要支撑下一颗核燃料球燃烧的,高达94%的能量缺口,他们难道可以凭空补上去?
当然,这还不是最绝的。
就是这样一场被美国政府称之为是“历史性跨越”的实验,最让人无语的地方还是他们宣布因为瞬时功率过大,相关的样本和设备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换一句讲,就是对于这场实验,美国人想说啥,那就是啥!
2025-04-10 11:21:26
2025-04-10 10:54:20
2025-04-10 11:05:43
2025-04-10 09:54:25
2025-04-07 16:48:59
2025-04-07 16:47:51
2025-04-07 16:48:20
2025-04-07 16:48:52
2025-04-07 16:48:29
2025-04-07 16:47:41
2025-04-07 16:48:04
2025-04-07 16:47:33
2025-04-07 16:47:16
2025-04-07 16:47:24
2025-04-07 16:33:00
2025-04-07 16:05:36
2025-04-07 16:37:02
2025-04-07 15:38:50
2025-04-07 15:22:30
2025-04-02 13:44:21
2025-04-02 13:58:33
2025-04-02 13:44:27
2025-04-02 13:58:01
2025-04-02 13:44:08
2025-04-02 13: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