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刚刚美国史诗级黑科技实验成功,中国舆论炸了

而当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实验室观测就原理相继得到证实之后,后面所发生的“剧情”大家恐怕都不陌生了

——仅仅就在第一次实验室环境下的人工核裂变实验被成功观测的7年后,日本广岛遭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爆

那一年,单位质量威力2000万倍于TNT炸药的高能物质反应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可谓震撼了世界...

当然,裂变只是一个开始。

1952年11月1日,当一个名为“麦克”的人类历史首个核聚变装置成功爆炸的那一刻,世界震惊了!

同等质量,核聚变的能量释放是核聚变的4倍;

与核裂变相比,核聚变装药没有临界质量限制,材料利用效率更高;

与核裂变所需的钍(Th)、铀(U)、钚(Pu)等放射性材料储量贫乏有限所不同,核聚变所需的氘、氚总量近近乎于无限,地球每一升海水中仅仅是氘的含量就有0.03克,倘若使其参与聚变反应,其所产生的热值,等同于300升汽油所产生的能量;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核裂变会产生放射性污染,核聚变则不存在放射性污染,相较之于“核裂变”,核聚变无论是从战争的预后重建还是能源利用开发,都具有碾压优势;

不过,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的“戏剧化”。

当1951年世界第一座实验性裂变反应核电站之后,有关“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畅想,便已经被提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日程。

然而,如今整整71年过去了,虽然在这71年间,有关“可控核聚变”的最新进展被不断刷新,但是一个似乎永远无法突破的“50年”,却犹如巨墙一般的横亘在人类迈向核聚变的光明未来间!

是什么限制了可控核聚变的发展?答案就两个字:

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