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减下来,靠什么补上去?分两个层面:
一是煤炭的清洁替代,比如用污染物排放量更少的天然气,作为发电或者供热的主要能源,也就是“煤改气”。但天然气也是化石能源,也会排放二氧化碳,它只是一种过渡能源。
更重要的是非化石能源替代。“十四五”规划纲要、《2030碳达峰行动方案》和《意见》均指出,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要占到20%左右,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这就涉及风、光、氢等新能源了,而水电、生物质热电、生活垃圾等也是不可或缺的清洁能源。
《意见》还给出了更为精细的行动指南。例如,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前几年“煤改气”过程中“一刀切”导致的“冻人”问题,《意见》专门提出要“增气减煤”同步。一个地区新增多少天然气等替代能源供应后,再削减掉多少煤炉子。不能灭了蜡烛再开灯,应该灯亮了再灭蜡烛。
《意见》里还有一句话:“鼓励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电厂”。自备电厂通常是为大型钢铁、石化、冶金等重工业企业内部服务的“私家”设施,为啥要鼓励转为公用呢?
这是完善电力基础设施、保障稳定供应的一步安排。自备电厂转为公用的核心是“上网”,发的电可以进入公共电力网络进行销售。前不久的“限电”“电荒”现象,揭示出能源转型初期电力供应存在不足。将各种类型、各种性质的电力生产者都纳入电网,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庞大、更复杂、更稳定的供应网络。
三
保卫蓝天,光减煤还不够。化石能源消耗的另一个不可忽视部分是石油制品消费。
其中,汽油和柴油的燃烧对雾霾“贡献”巨大。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排放的氮氧化物,不仅会转化为秋冬季让人讨厌的PM2.5,也会在夏季高温下导致臭氧污染,形成“让人难受的蓝天”。
这些年,北京等城市不断提高燃油机动车排放标准,要求柴油车安装三元催化器等,就是为了在不剧烈削减燃油机动车保有量的前提下,让大家都少排一点,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
但釜底抽薪之策还是替代。用电动车代替柴油车是一种微观方案,适用于少量、短途的运输。用更大的电动车——电气化铁路网络来替代,则是更宏观的布局。铁路运输具有规模优势,中距离高铁的速度甚至可能优于航空运输,而其平均能源消耗要明显低于公路运输,可谓又快、又便宜、又清洁。
2024-11-22 09:56:55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