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我们并没有真在“救市”,我们只是在“托市”

但是,底部的支撑,还在人家手里:

美元结算体系;

全球大量的经济势力版图还是美国的;

大量关键性的科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国际航运的定价权、主要航道的管控权等等,还是美国及其盟友说了算。

金融打击,是为了锁死中国制造业的融资能力,也同时打击一部分的中国企业收入;

拼命拉升大宗商品、挑起地缘博弈等等,是为了抬升中国制造业的成本;

打乱国际贸易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是为了直接打击中国制造的收入;

关键科技节点卡脖子,则是为了让中国制造业在收入、成本、风险、产能过剩等很多领域被卡住。

通过打击离岸中资美元债,让中国楼市进入不稳的状态,中国央行还不能拼命施救。由于地产不稳就没法给中国制造足够购买力,继而没有足够的订单,那中国内需能够给中国制造的支持也有限。

可以说,这是前所未见的组合拳,下手之重,用心之歹毒,也算是可以载入经济史了。

正是这种情况下,尤其是日本这把刀还没有完全掉下来,有形之手的谨慎也就可以看出是一种无奈。

我们目前的“托市”,本质上的逻辑是这样的:

能够先不完全松绑货币的,先不松绑。把非货币刺激的政策子弹全部打出去,比如各种限购限售的松绑。等这些非货币刺激的政策打的差不多,跟美日联盟也耗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存量需求也对国内需求多少托一点,再关注什么时候对内进行货币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