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全球经济最大敌人,60年一轮的创新周期到了

那么,我们换个思路去追问:

如果大家的收入可以重新步入上行通道,哪怕只是名义收入增速(忽略通胀因素),是不是过去那种“收入—存款—资产”相互良性循环又转起来了?

当然,很多人对于收入增长的担心还有一层,就是过去我们依赖出口美国产品赚钱。现在跟美国搞成这样,收入端要大幅提高,信心也是不足的。这其实也是对于当前经济困境的一个极为有力的市场负面预期。

其实,次贷危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本土的中产家庭实体领域的收入增速也是不起眼的,全靠政府福利保障和金融资产膨胀。也就是说,兜兜转转,在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们也站在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十字路口:

如果实体经济的收入增速长期不行,怎么办?

事实上,现代商业体系是围绕着“信贷周期”的。

由于需求的增长永远无法快过供给增长,所以,只有信贷(需求发力)膨胀的时候,供需实现均衡,经济才会快速攀升;反之,信贷萎缩,那就会产生需求下行,从而经济肌无力。

这个就是达里奥说的“债务周期”的一个核心思想!

然而,这几年,我们近乎把“杠杆”直接妖魔化了。也就是说,只要一提到“杠杆”,好像就是洪水猛兽来了。

不得不说,这个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是相悖的,更是与现代工商业文明的运行机理直接冲突的。

没有杠杆,也就没有需求,那经济就是不行。

2001年入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宏观杠杆率没有飙升,那是因为“美国加杠杆消费,中国只负责出口赚钱”。

次贷危机后,美国加杠杆不行,中国地方财政拼命加杠杆,自然就是以土地财政为锚。

一旦地方财政加杠杆不行了,后面就是中央一级加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