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生活 > 正文

在大学校园当“总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蓝箭航天高级工程师袁宇当初是北航2号氧化剂增压输送系统的设计者,他出生在广东的一个小山村,他至今记得,自己是在镇上读中学的时候,偶尔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了一本北航出版社出版的《航空知识》杂志。

“然后用那本书,一下子打开了一个非常广阔的航空航天的世界。”袁宇感慨。

对他来说,参加北航2号项目,也是对视野的极大开阔。袁宇喜欢到加工厂里亲自动手操作,他觉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始终只是书本上的东西,只有真的接触到实践,才会知道某种金属真正焊接起来是什么样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朱浩形容这些学生们设计研发成功的火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提高能力。”

他还记得,自己参与北航1号研发时,14名同学分成了6组,“大家分工协作”。实验成功之后,学校进行了对这个项目的总结。

后来启动了北航2号到4号,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学生毕业后,也都投入了我国航空航天发展的事业。

去年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文龙正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他从北航毕业,工作负责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神舟飞船出舱舱门,之后参与了中国空间站舱门的研制。

(责编:薛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