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日本正踏上战场,走向了不归路,形势非常不妙

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登基称帝。在19世纪初,法兰西皇帝横扫了中欧和西欧,欧洲大陆上最强悍的军队几乎都被拿破仑击败了,只剩下俄国。拿破仑十分清楚,只有击败俄国才能最终击败英国,所以他在1812年做出了一个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入侵俄国。

1812年5月,拿破仑率领使用12种语言的57万大军经波兰远征俄国,相继获得了斯摩棱斯克战役、瓦卢蒂诺战役、维捷斯克战役的胜利,击败了阻挡他前进的俄军部队。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势如破竹,但随着战线的拉长后勤补给也越来越困难, 1812年9月7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获得了极为艰难且浩大的博罗季诺战役的胜利,但双方均损失惨重,9月16日,拿破仑进入了莫斯科。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疑问,拿破仑为什么选择进攻寒冷的莫斯科而不是进攻气候更加温暖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可能还是地理因素。在19世纪初期,波罗的海东海岸遍布沼泽地,道路十分泥泞,数十万大军无法行军,运送补给当然就更加艰难,这阻碍了法军的军事行动;同时,俄军也面临同样的行军难题,让莫斯科而不是圣彼得堡成为法国最大的军事威胁,所以拿破仑只能选择进攻莫斯科。

法军攻下莫斯科之后,拿破仑一厢情愿地以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会妥协,未料到迎接他的却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由于法军物资补给不足、兵力分散加上寒冷导致法军战斗力严重下降,让俄军迎来重大转机,库图佐夫以逸待劳并趁机不断袭扰法军,在几个星期的灾难性战斗中,法军冻死、战死高达四十多万人,最终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三万人。

数十万跟随自己征战多年、久经沙场并战无不胜的法军将士埋葬在东欧大草原上,对拿破仑的打击是灾难性的。法国大革命直接冲击的是欧洲的君主制度,所以,欧洲各国的君主视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为洪水猛兽,远征莫斯科的失败直接决定了拿破仑帝国的瓦解,因此作为战胜方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称为是“欧洲的救世主”——这个“救世主”拯救的是旧制度。

此后,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的赞同,于1915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了《神圣同盟宣言》,三国结成“神圣同盟”,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作为同盟的领袖,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又有“神圣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