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抄底中国房地产的神秘外资巨头浮出水面,竟是他

除了飞机维修、地勤服务,连飞机餐饮,太古也不错过。1974年,太古拿下一家航空食品供应公司控股权,将其改名为太古航空食品供应公司,到80年代,它已控制香港航空膳食市场超过80%的份额。

根据《市界》报道,除了地产、航空、饮料这三大主要产业外,太古在其他领域的布局也相当广泛。

太古海洋开发集团,主要在美国以外各主要离岸开采及勘探区,为离岸能源业务提供支援业务;

太古资源在香港、澳门和中国内地营运184个鞋履及服装零售点;

太古汽车主要于中国台湾销售客车、商用车、摩托车及小型摩托车;

截至2020年底,太古集团的烘焙业务在中国西南部营运546间分店……

太古的商业版图究竟有多大规模,连业内分析师也摸不准,它甚至从未出现在财富富豪榜单。

有香港分析师表示:“庞大的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计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说清楚。”

从约翰·施怀雅开始,到如今的施纳贝,这已经是施怀雅家族的第六代接班人,太古也已俨然长成参天巨树:

在地产业,太古是香港的第二大地产商,并在内地以后起之秀的态势引人注目;

在航空业,国泰航空是全球按盈利额排名的第三大航空公司和最大的航空货运商;

在饮品业,太古是可口可乐在内地三大灌装商之一,覆盖人群7.42亿。

跨越两个世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这颗巨树,自然有它的生存哲学,其核心就是一个字:“慢”。

对外,太古的“慢哲学”表现为业务发展“慢”。

“只做长期投资是太古一向的传统。所以我们考虑一个项目的时候,要看50年。”香港太古集团原董事局主席史乐山说。在太古的商业史上,非经营性盈利的板块屈指可数,它业务涵盖广,却与金融、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绝缘,拒绝挣快钱的“诱惑”。太古的“慢哲学”,在其地产业务上尤为凸显。从太古地产的项目开发时间来看:

上海兴业太古汇,从拿地到开业共耗时15年;成都远洋太古里用时6年;广州太古汇也磨了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