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美国对华掀桌子,国产品牌逆境杀出突围,真绝了

我们有强劲的市场需求的牵引力,还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海量工程师红利,必然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全球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落地生根,帮助中国发展本土的半导体产业。

而美国极力搭建的科技护城河等于自我设限,将本土半导体产业隔绝在最大市场之外,其高额补贴+市场垄断对半导体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是弊大于利,半导体产业摩尔定律的失效以及私有资本的根本性若点会导致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逐渐降低,终将造成中美半导体产业的逆转!

其实除了半导体产业,美国最新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遵循着同样的思维模式在挑战商业逻辑和市场规则,必然也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据《美国汽车新闻》报道,该法案将支出374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能源项目,比如扩大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税收抵免,取消电动汽车购置税抵免7500美元的上限。

从内容上看,这又是提振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扩大美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市场份额与话语权。可实际上,包括龙头企业特斯拉在内的美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商并不买账。

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还是根据规定,只有经过美国工会工人制造、组装,并在本土销售的电动汽车才能获得7500美元补贴。

而这样的规定必然大大增加美国本土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其全球竞争力。另外,该法案还规定了获得补贴的新能源汽车在美国本土的销售价格上限。比如说一般的新能源轿车最高售价不得超过5.5万美元,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的最高售价不得超过8万美元。

这对于美国制造业目前高昂的人力成本、低下的生产和社会运转效率现状来说,美国本土的厂商几乎没有利润可言。那么对于资本最好的选择就是关闭本土生产线,把技术和资金转移到其它国家,以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再返销到美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