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美欧突然对华祭出重拳,中国最担心的事来了

“戴高乐主义”的代表,除了马克龙,还有法国的欧盟代表蒂埃利·布雷顿、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和欧盟外交政策高级代表约瑟普·博雷利。而克兰普-卡伦鲍尔高举“跨大西洋主义”,也得到波罗的海各国、中东欧国家的响应,他们希望得到北约的战略保护,对抗俄罗斯。克兰普-卡伦鲍尔曾为POLITICO网站写了一篇评论,大谈“跨大西洋主义”的重要性,马克龙随即表示不满,双方兴起论战。现在那份强硬对华的计划,可以显示出跨大西洋主义者一时占了上风,但法国在欧盟的地位,也让战略自主派未必处于下风。

马克龙的焦虑与默克尔的务实战略自主派深深忧虑,觉得欧洲的前途不该再由大西洋对岸的一场大选来决定。特朗普主义依然影响巨大,如果他或者他的信徒4年后卷土重来,美欧关系又将如何?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啊!POLITICO的专栏作者夏德·伊斯兰有精准评论:如果这两个疏远的盟友重归于好,也会出现一个可能——美国可能会有意无意地给欧盟未来的增长施加阻碍,甚至阻碍欧洲的全球雄心。

马克龙还认为,随着亚洲的崛起,欧洲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让他备感焦虑,认为欧盟如果不能独立自主、主动出击,就会被亚洲抛离。尽管这不代表着马克龙一定友华,但至少说明他和其他戴高乐主义者不会轻易跟随美国步伐。《卫报》专栏作者提莫菲·加顿·艾什也觉得,马克龙的路线,就是不愿意深陷两极强国的对抗之中,对他来说,欧洲的主权至上。

所以,如果戴高乐主义者能够赢得路线之争,那么,欧盟将走上更务实、自主的道路,对中国利大于弊。有个人的态度很关键,那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她被认为是两种路线之间的务实中间派。她最近就在欧洲议会说:接下来几年,我们面对中国的挑战在于:必须在利益和价值观之间作出很好的平衡。

马克龙和默克尔的主张,加起来就是:不能完全听美国的,如果和中国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欧盟,就不能拘泥于所谓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