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进来了,其中,跟合肥市庐阳区合作共建的“临庐现代产业园”,成了当地工业的顶梁柱。
交通物流愈加便利,投资也跟着来到了临泉,再加上外出“先富”的一批临泉人带着产业回来。
稳定可靠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吸引了临泉人口的回流。
而劳动力回流,又为临泉县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市场,也才有了现在临泉的这般模样。
第三产业兴盛,特别是零售服务业的繁荣,是临泉县域经济最近十几年发展的鲜明特色。
简单来说,临泉近十年10万人口回流,大致的路径是:
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的建设提速;
吸引承接了其他城市的产业、资金的转移,让更多人有了在当地就业赚钱,提高了消费能力;
再加上大众创业的“人海战术”,曾经在大城市从事外卖服务业的人员回乡创业,推动了本地零售业的繁荣。
在全国1312个县中(注:此数字是单指县城,如果按照县级行政区划市辖区、县级市等,全国有2844个县级行政单位,该数据截止至2020年),有以产业为主的,有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也会按照自己最有优势的方向去发展。
而这些,也恰恰是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县城的发展模式曾经引领过经济发展的潮流。
比如当时的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珠三角模式等等,造就了一批经济奇迹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