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薪火相传 家风浩荡——首任中共南汇县委书记和他的后人们

汇角战斗后一天,当地少年毛万斌趁日寇撤退,深入战场,目睹了周大根烈士牺牲后的情景。他后来回忆说:“首先看到一人四方脸,身穿长衫,脚穿布鞋,脑袋下面压着一顶礼帽躺在那里。离他不远的北边躺着两个已经烧焦了的人……”穿长衫的人就是周大根,另两人是机枪手和弹药手。

5月24日拍摄的周大根烈士遗像和烈士证明书。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张梦洁摄

在周大根留下来的一张照片中,能够看到这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尤其是坚毅的眼神,穿透百年时光,仍然充满力量。

周大根是个文武双全的革命者。他1906年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大团镇南面的周家宅(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后举家迁居南汇泥城,父母务农,家境小康。1924年国共合作,继而北伐开始,在大革命的召唤下,周大根和老师林钧(1944年牺牲)双双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彼时的上海大学是在国共合作旗帜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大学,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沈雁冰、恽代英、蔡和森、萧楚女等我党早期活动家都在这所大学任职。在校期间,周大根不仅接受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亲历了著名的“五卅运动”。正因为见识到帝国主义的蛮横嘴脸,周大根不顾家人劝阻,毅然投笔从戎。1926年秋,在党组织的介绍下,他和同乡赵天鹏等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也就是在大革命时期,周大根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大根参加了南昌起义,部队后来被打散,他化装成老百姓,辗转回到浦东老家,继续革命。当同乡、同学赵天鹏被反动派杀害后,周大根化名“周务农”给敌人写信警告:“网儿虽大,捕不尽东海之鱼;钢刀虽快,杀不尽天下贫民!”字字千钧,锵锵有力,上海解放后,这22字被镌刻在赵天鹏烈士的纪念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