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16日,冬雨冰凉,芦苇萧瑟,日寇弹飞如蝗,32岁的中国共产党员周大根牺牲了。
周大根的牺牲,给他的家人带来了无穷的哀恸,也在周家后人的心中,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时刻提示后人牢记先辈牺牲,赓续红色血脉。
中国人最重家风传承。如果从周大根最早接触革命思潮开始,至今已逾百年,周家开枝散叶,已繁衍出一个兴旺的家族,周家后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均能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可谓薪火相传、家风浩荡。
这就是“生生不息”。
6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秋萍学校,周到(左三)在其儿子们陪同下参观位于学校内的周大根烈士事迹陈列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杨有宗摄
文武双全周大根
1938年冬天周大根牺牲的那场战斗,史称“汇角战斗”,发生在今天上海浦东新区南汇新城角头港,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滩涂。当天上午,日寇出动600余人,从周浦、祝桥、南桥等据点出发“扫荡”,合击周大根担任中队长的“保卫二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第一支抗日武装,全称是“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我军只有200余人,双方从当天上午10时左右开始激战,我军坚持到天黑后突围,但周大根等28位战士壮烈牺牲。
这场战斗极其惨烈。亲历者苏炳生回忆,当时情势危急,“保卫二中”被鬼子三面包围,一面是茫茫大海,鬼子的火力很猛,“周中队长在阵地上镇定自若地来回指挥我们的战斗”。约在下午5时多,残酷的白刃战开始,“我在与一东洋鬼子拼刺刀时,被另一个敌人从背后刺来,刺在我的尾脊骨上,虽只伤到骨头,但痛彻心肺,当场昏迷。后又被前面的鬼子在脸上连刺四刀……”四刀中有一刀最重,把苏炳生的鼻梁骨刺断,深深疤痕伴随余生。大概到了半夜,苏炳生才苏醒过来,脸上的血已凝固。翌日清晨,他离开战场,养了一段伤后,回到部队。
2024-11-21 10:13:52
2024-11-21 10:24:15
2024-11-20 09:45:53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8 13:36:26
2024-11-15 09:42:12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9:55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31:22
2024-11-13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