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次,她没有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亦步亦趋地在书本上画着红红绿绿的线条。而是道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梦里她说:“求求你了,讲点有用的东西吧!”
但10年前,陈婵还意识不到这些。
彼时,陈婵就读于苏北一家以“衡水模式”著称的重点高中。学校会按照层级进行分班“理科强化班、理科普通班、文科强化班、文科普通班”。几次不理想的数学成绩,让陈婵落入金字塔塔底,她进了文科普通班。
学校的资源天平像跷跷板一样倒向强化班,陈婵第一次意识到“差学生”的残酷性。那年学校开大学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强势985院校纷纷来校进行宣讲。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听到这些顶级院校老师进行介绍。陈婵位于文科普通班,“顺理成章”只听到了苏北地区普通211院校的宣讲。
她内心有些委屈,又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当她再次回忆起那天时,她说:“就像你积极努力地在这个系统里争取公平,实际上又不可能完全公平。”有时,在竞争中,“还不得不将别人踩在脚下”。
苏州大学教授曾永国在研究中发现,“好孩子”反映了划分层级教育的观念。学校为了培养出栋梁之材,将孩子们分为不同的层级,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待遇。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方式,但实际上它加固了等级性教育的观念。在现实中,甚至有的家长与教师为保证这种人为制造的学生结构,会告诫好学生不要与坏学生交往。但这种教育模式,一方面会让“好学生”产生自我优越感与恐惧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也因成绩下降而产生失落无助与自卑。
孩子的天性在过度保护中被束缚
我们要怎样教育孩子呢?
来半分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她记得那时自己常在课间休息时与同学一起追跑打闹。但现在,出于对学生的保护,老师在课间休息也会要求学生尽量不要跑动,以防意外发生。“其实打闹、争吵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教育,学生是可以在这些过程中学会‘冲突管理’。比如如何面对攻击,怎么寻求帮助,如何协商解决等。”可在现行体制下,孩子的天性会在这种管制中慢慢被束缚,缺乏抵御挫折的能力。
2024-11-20 17:30:30
2024-11-18 13:42:43
2024-11-15 13: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