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马克龙与朔尔茨同一天“被搞”,我认为与法德两国最近的“自主外交”有关。
虽然美国拜登政府通过上个月底的G7峰会和北约峰会,向世界呈现了“聚拢盟友,同一声音”的假象。
可是因为不同利益,法国和德国在G7和北约峰会上,都成为“美英搅乱世界”的阻挡力量。
在G7峰会上,美英日等国积极推动“对俄罗斯石油限价”的政策。就是在G7国家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背景下,既然“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办不到”,那就“给俄罗斯石油限价”进口。
日本和英国提出的“限价标准”就是俄罗斯石油不得高于50美元,相当于国际油价的对折。
最终G7国家对限制俄罗斯油价达成“原则共识”,但是如何限制,先知道什么价位,最后没达成共识。
根本原因是欧盟的工业核心德国,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比最高,所以朔尔茨不希望“极端限价”刺激到俄罗斯报复性减产,损害德国工业基础。
因此,美国拜登政府和英国都觉得G7峰会上,马克龙和朔尔茨对俄罗斯的态度“相对软弱”。
在G7峰会上,德法两国在针对俄罗斯的问题上,与美英日力度不一致。
到了接下来的北约峰会上,美英和德法又在“北约与中国关系”上,发生了分歧。
原本美英两国在北约造好了舆论,要把中国提升到和俄罗斯并列,视为北约最大的“威胁和敌人”。
从当时的媒体报道来看,“北约内部有国家有不同意见”,最终美国遭遇阻力,被迫将中国降一等,称为“系统性竞争对手”。
当时西方媒体并没有曝光北约内部哪些国家“不同意中国威胁和敌人”的定位,但是很快,我国就公布了三大航司规模达到2400亿的空客飞机超级大单。
通过我国与法国空客的超级大单,世界也看到了中欧贸易之间的巨大利益纽带和依旧巨大的发展潜力。
叁,昂撒“执行家法”式绑架盟友,给我们什么机会?
2024-11-06 10:35:57
2024-11-05 09:49:44
2024-11-01 09:40:43
2024-10-31 10:17:45
2024-10-30 11:30:00
2024-10-28 09: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