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国为例,我国每年有近3亿亩土地要覆盖地膜,仅此一项就需要消耗145万吨塑料地膜。使用地膜有很多好处,可以增温、保湿、保土、防虫,让农作物产量获得显著提升。但是,地膜不易清理,我国每年有20万到30万吨不能降解的残膜遗留在农田中,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减产。
可以说,短期看增产靠地膜,长期看减产也源于地膜。
对于动物,微塑料能进入它们的血液、淋巴系统和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在实验室的高浓度条件下,大量微塑料颗粒附着在斑马鱼的胚胎表面,导致胚胎与水中的氧气交换不足而窒息死亡。而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鱼类会误食和食物混在一起的微塑料,导致它们的捕食效率降低,消化道堵塞,最终肠道损伤。
2017年,我国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开展过相关的研究,发现76%的鱼类肠道和消化道都检出了微塑料。
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传导,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最终也会把微塑料吃进了自己的身体里。据估算,在欧洲每人每年可通过食用贝类摄入约1.1万个微塑料。
除了食物,我们喝的水,使用的塑料制品,都夹杂着或释放着微塑料。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均每周仅通过饮用水就摄入1796个塑料微粒,按重量算约为5克,等同于一张信用卡所用的塑料。
2020年,英国《自然·食品》杂志公开的一项人类健康报告表示,爱尔兰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在婴儿出生后的头12个月里,使用聚丙烯奶瓶喂养的婴儿平均每天会暴露于160万个塑料微粒中。
2025-07-29 16:19:45
2025-07-28 15:16:15
2025-07-25 13:25:54
2025-07-24 14:01:02
2025-07-22 14:05:01
2025-07-21 14: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