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污染不仅体现在肉眼可见的遍地白色垃圾,还体现在那些看不见的、被我们吃进肚里的微塑料。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人均每周仅通过饮用水就摄入1796个塑料微粒,按重量算约为5克,等同于一张信用卡所用的塑料。
什么是微塑料?它有多少危害?
1、发现“第八大陆”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自此,塑料以其材质轻、耐腐蚀、易成型、加工成本低、性能稳定等特性,开始广泛地进入人类的生活。
我们穿的衣服添加了人工合成纤维,让纺织物更加柔韧、耐磨、不易褪色,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对防水、隔热有着更高要求的特殊服装,比如户外运动服、某些工种的工作服,离不开稳定的大分子合成材料。
我们吃的食物被塑料包装包裹,再结合现代的灭菌、防腐技术,让食物既保存了口感,也便于运输和储存。
我们住的房子也依赖塑料。聚苯乙烯泡沫重量轻,导热率低,成本相对低廉,被普遍应用于建筑物的隔热层。该材料的使用,除了有利于保持室温稳定,降低冬季供暖期间的热量扩散外,还可以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延长其使用年限。
我们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飞机,其中的闸线、轮胎、内饰等或多或少都由塑料构成。
2021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塑料产量从1966年的2000万吨增加到2015年的3.81亿吨,半个世纪以来增长了20倍。其中,美国在2016年制造了约4200万吨的塑料垃圾,居世界第一,比欧洲联盟所有成员国同年制造的塑料垃圾总和还要多。
2025-07-15 16:19:13
2025-07-14 15:09:37
2025-07-11 14:40:01
2025-07-10 14:46:55
2025-07-09 16:16:41
2025-07-08 16: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