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幕后故事,看后落泪!

第二个任务:统筹协调。

每条路线都有多个科研单位参与,有高校,有科研院所,有高科技企业,有顶级国家学术机构,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这么多单位要想形成合力,统筹协调极其关键——

有什么问题,就得解决什么问题。

需要什么服务,就得提供什么服务。

所以从1月23号开始,连续七个月,这个小组没有休息过一天,小组组长赵振东每天挂在嘴边的总是那句话:“太慢了,应该再快一点!”

2020年9月16日,因为劳累过度,53岁的赵振东在北京首都机场倒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这般付出的,也不只是科研攻关应急项目组,还有各科研单位。

大年初二,中国生物集团董事长杨晓明指示子公司北京生研所:“选择一个现存的车间,升级改造成灭活疫苗生产车间。”

北京生研所所长王辉请示:“是否马上将原有东西拆掉?”

杨晓明回复:“等一天再说。”

为啥要等一天?

因为反对声音太多了。

建一个P3车间需要投资上10亿,如果疫苗研发不成功,或者疫情像SARS那样很快结束,这么大的投资打了水漂,谁来负责?

杨晓明想了一夜决定自己来负责。

他致电王辉:“拆!”

仅用了60天时间,北京生物所就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新冠病毒疫苗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