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900万外国人急欲移民来华,中国有大动作

总体而言,中国公众并未排斥外国移民。据黄玉琴团队的调查结果,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外国人来华居住有利于中国发展,来华外国人丰富了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对《条例》意见稿的谩骂之声很可能来自遭遇身份危机的中国公民群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未必接触过外国人,却借此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条例》意见稿引发的批评浪潮,与其说针对的是预期的政策效果,不如说更多反映了一些中国公民对中国发展变化的焦虑感。

04

成为“中国人”:经济理性与文化标准

美国等移民国家的政策沿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其他发达国家的移民政策也有上百年历史。这些国家的移民体制已经成熟,服务于多方面的战略考虑和价值诉求,拥有多种获得永居资格的通道,如美国的移民类签证就有家庭移民、就业移民、难民和多元项目四大类。相比之下,中国的移民体制尚在形成之中,政策目标相对单一,主要服务于国家层面的人力资源和招商引资。

中国当前的移民体制具有看似矛盾的两种特征。一方面,中国对于非移民类签证的管理较为宽松。例如,短期工作签证(Z字签证)并无总量控制。《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只要求用人单位聘用外国劳工的岗位在“国内暂缺适当人选”,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些原则上的规定并不能有效地保护国内人才的工作机会。为此,中国的移民管理部门可以学习美国等国的做法,通过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外国员工不低于当地类似职业通行的工资标准(prevailing wage)的薪酬进行劳动力市场测试,以降低外来劳动力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另一方面,中国对移民类签证的管理非常严格,只有高端人才和大额投资者能够便捷地获得“中国绿卡”。为参与国际人才竞争,《条例》意见稿才略微放松了绿卡准入的标准。如美国政治学家福山所言,中国的治理体制具有“强国家”特性,这一特性也体现在中国当前的人才战略中。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引进人才政策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政府不仅界定了人才的标准,也决定着人才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