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哈佛项目
我注意到哈佛大学在安徽的那些基因项目,是2000年12月,美国《华盛顿邮报》连发了两篇揭露哈佛项目问题的长篇报道,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据说哈佛项目在中国的血样采集将“达到”2亿人。《华盛顿邮报》的调查相当深入,但是通篇给人的感觉是,中国地方官员贪婪,罔顾人权,联手哈佛的华人副教授,把中国偏远贫困山区老百姓的血样卖给了美国的公司。
报道中提到的人很多,其中有两个比较关键的人物。一个是美国的吹哨人葛文,Gwendolyn Zahner,她当时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葛文在1996年这个项目刚出台不久,就向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投诉,说这些基因项目没有经过足够的生命伦理评估,有违背生命伦理之嫌。
这是公认最早质疑哈佛基因项目的人。美国卫生部也根据她的投诉对这些项目开始调查。
但是在调查开始之前,或者在说调查得出任何结果之前,葛文就被哈佛解聘了。
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负责哈佛在安徽这些基因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当时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担任副教授的徐希平。
徐希平是安徽人,当过赤脚医生,后来就读安徽医科大学,成绩优异,毕业后先后到日本、美国留学,成绩也很突出。
我们当时了解到:截至2001年1月,中国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批准的,由徐希平领导的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等美国机构,在中国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一共是3个。其中没有一个哮喘方面的项目。
但是,2001年美国NIH网站上列出的2000年财政年度,徐希平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他们资助的项目就有9个,全部涉及在安徽采集基因样本。
他们实际进行的项目是我们政府批准数量的3倍。其中两项是与呼吸系统有关系。而2002年美方公布的调查是15个项目,是我们政府批准数量的5倍。
2024-12-26 16:59:54
2024-12-25 15:37:35
2024-12-24 16:13:27
2024-12-23 16:02:27
2024-12-20 10:04:15
2024-12-19 09:54:42
2024-12-19 09:50:26
2024-12-18 11:39:44
2024-12-17 1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