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正文

中国大杀器背后的神秘女人 不简单

钱学森是她人生这段路的领路人,在钱学森的教授下,她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出色。年仅25岁,她就能单挑大梁,担任国内某型导弹,电气系统软件总设计工作;年仅37岁,祝学军直接担任,某型重要导弹的总设计师。

军工业因其艰难,少见女性佼佼者,尤其是祝学军当时只有37岁,却能承担起研发重要导弹这样艰巨的任务,实在是极为少见。她是一介女子,可她单薄的身体里,却蕴含着巨大能量。几年之后,祝学军很好的完善飞行控制软件,甚至发现了原设计的问题。自此,她带领研制团队一路狂奔,不断为中国导弹型号增加新技术,注入新能量,一个里程碑式的崭新导弹研发领域,被她推开了大门。

“自力更生”,“挖掘任务”,这是她一辈子都在坚持的事情,与她一起工作十几年的同事们都说,“祝学军是典型的技术大拿,经过她优化分工,各单位优势被极大限度激发。”

“导弹装备型号的研制是十分艰苦的,尤其是祝总设计师提出要创新,可‘创新’二字谈何容易,虽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却要做很多前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导致全局失败。我们每往前走一步,风险都极大,而祝学军对此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她总能站在全局分析利弊。”无论在型号会议,还是在试验现场,祝学军的身影处处可见。

陈副总设计师曾这样说:“都下班到晚上七八点了,我有研发问题给祝总办公室打电话,几乎每次她都能接到,解决完问题,她回家都很晚了。”为何如此拼搏?只因国外导弹技术比我们先进,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是中华民族深入骨髓的疼痛。所以祝学军一入此门,便以终生相拼。

“干导弹研发工作,不能总跟在别人身后跑。”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15年过去,祝学军取得多项重大开创性成果,一步步成为我国导弹领域顶尖专家。要知道,她从来没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全凭自己满腔热血苦心钻研。她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导弹专家,只是她一个柔弱女性,这条成才之路何其不易,个中艰苦,她从不与人诉。

20世纪40年代,我国导弹专家钱学森,提出了“助推—滑翔式弹道”理论模型,这一理论,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混合在一起,简单点说,一般的弹道最后都会一头栽下,比如桑格尔弹道;而钱学森提出的弹道,可以实现“石头打水漂式的跳跃”,看着比桑格尔弹道简洁,事实上极难实现,这一理论被称为“钱学森弹道”。

大概是在2000年后到2019年,这段时间,祝学军致力于,攻克“钱学森弹道”这一世界性难题。其研发工程至今是绝密,她“消失”了很久,最后中科院官方给的结果是,祝学军实现了我国导弹,由传统弹道式飞行,到助推滑翔式机动飞行的重大跨越。世界之内,声动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