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中印边境对峙,几乎占据了一个多月以来媒体头条,在如此僵持阶段,中印拒绝撤兵西方站哪一边呢?真相出人意料……
中印边境对峙,几乎占据了一个多月以来中印主流的媒体头条。据印度政府7月24日向媒体透露的消息,双方大约有300名士兵在相距150米的地方对峙。双方外交官幕后正积极接触,避免紧张局势升级。印度驻北京大使正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寻求缓解彼此对抗局面的方式。
比较而言,西方舆论对中印此次边境对峙的关注不够聚焦,评论分析也不是很多。但是,印度借助在英文报道方面的宣传优势,博得了西方舆论的“同情”。西方在避免选边站的同时,言语间依然少不了“批驳”中国领土立场的意味。
比如,中印双方相持不下,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介入”表态。
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过去一周的表态,虽然刻意保持“中立”,但也在强调双方“不受任何胁迫”的情况下进行对话、以缓和紧张局势。“不受任何胁迫”,是美国在南海、东海领土争端中,针对中国惯用的外交辞令,一般会被用来警告中国切勿“以大欺小”。
诚然,这次中印对峙,印度官方坚称自己是“受侵犯的一方”,向西方宣传中国“单方面改变了现状”,即便是撤兵缓和局势,也应该是中国率先做出让步的举动。印度媒体也借机造势,将印度塑造为“受害者”,并将中国在东海、南海的行为直接同中国在对印边境问题上的言行挂钩。
也就是说,在印度的包装下,西方倾向于认为,改变现状的又是中国。
2024-12-20 10:10:38
2024-12-20 10:04:15
2024-12-19 09:54:42
2024-12-19 09:50:26
2024-12-18 11:41:46
2024-12-18 11:39:44
2024-12-17 10:11:38
2024-12-17 10:16:31
2024-12-16 10:30:54
2024-12-16 10:34:44
2024-12-13 11:00:28
2024-12-13 1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