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皮肤蝇蛆病的临床表现
1、疖肿型:感染数月后皮肤出现约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游走性风团状正常皮色或红色肿块,深达皮下。肿块逐渐增大,瘙痒加剧,自觉有虫蠕动感。肿块常可移动。后损害增大、肿胀加剧,中央出现紫红色血性小疱,破溃后可排出幼虫(蛆)及少量黄色黏液或脓液,经2~3天,炎症渐退,愈后留瘢痕。一般以皮肤疏松部位多见,好发于眼睑、口唇、腹、腰、前臂深处等。
2、匐行疹型:皮肤出现曲折线样红肿,末端为一水疱,此系幼虫活动标志,幼虫居于疱的前方。
少数患者于蝇蛆开始钻入人体时,可发生荨麻疹样反应,亦有报道伴弛张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贫血等强烈全身变态反应者。
皮肤蝇蛆病治疗:
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多待幼虫自行排出,或挤压肿块促使幼虫排出,排出后用氯仿冲洗肿块内腔,或用2%普鲁卡因局麻后,切开取出幼虫。
2、可试用氯喹,每天2次共服2~3周,或乙胺嗪(海群生),每天3次,共14天为一疗程。有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3、内服抗组胺剂或泼尼松止痒,止痛,减轻全身反应,降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作用。局部用消炎止痒洗剂。
2024-12-20 10:10:38
2024-12-20 10:04:15
2024-12-19 09:54:42
2024-12-19 09:50:26
2024-12-18 11:41:46
2024-12-18 11:39:44
2024-12-17 10:11:38
2024-12-17 10:16:31
2024-12-16 10:30:54
2024-12-16 10:34:44
2024-12-13 11:00:28
2024-12-13 1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