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暖新闻 > 正文

伤痕里的呼救 解码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

专家介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是“易激惹,环性的心境波动”,很多患者被误诊为抑郁障碍、品行障碍或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发作时,症状较易识别,而躁狂发作时,症状复杂多变,往往容易被忽视。

患者在躁狂发作时会比平常更健谈,精力旺盛,睡眠需求降低;同时,行为莽撞,具有攻击性,且不计后果。在抑郁低谷时,青少年患者可能表现为压抑、沮丧、低自尊,经常发呆、走神,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无法完成相关学习任务。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言语暴力、肢体攻击,甚至频繁自伤或者自杀行为。

肖雪表示,在精神医学的视角下,这些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可能是患者发出的“无声尖叫”。“当内心的痛苦无法用言语表达时,他们用身体的疼痛对抗情绪的失控,自伤可能成为无声的呼喊,试图引起他人的关注或表达无法言说的情感。”

专家认为,识别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自伤行为需要精神科的专业视角,整合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维信息,进行系统评估。通过精准诊断、药物优化、心理干预等,从而形成动态调整的个体化、分阶段的治疗方案。目前,药物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仅依靠药物来预防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循环发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心理治疗来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