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犹如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冰山,其深重影响潜藏在无数学生的内心深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三位学生中就有一位遭受过校园欺凌的痛苦经历,这揭示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以吴慧和程苇为代表的受害者们,他们的亲身经历揭露了校园欺凌的发生往往并无明显缘由,且形式多样,包括肢体暴力、言语侮辱及心理虐待等。
欺凌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各异,既有未成年人通过欺凌他人来满足自身社会地位提升、寻求关注的需求,也有出于同伴压力、释放负面情绪等原因。
被欺凌的经历给受害者带来的心理创伤深远且长久。即便身体上的伤害随着时间淡化,心理层面的影响却可能伴随一生。
如同吴慧所述,她即使成年后仍深受其扰,表现出过度敏感、缺乏安全感等特征,甚至曾确诊抑郁症。而程苇则在遭受欺凌后性格发生了巨大转变,形成社交恐惧和自我否定倾向,险些走向极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锦露助理教授指出,欺凌者的心理动机可归结为五种类型,并强调欺凌行为会导致受害者形成根深蒂固的心理创伤,甚至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严重心理疾病。
同时,许多受害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独自承受欺凌,而非寻求成人帮助,这源于他们对成年人介入效果的质疑,以及担心被贴上“背叛者”标签的恐惧。
2024-12-18 17:03:52
2024-12-17 14:30:33
2024-12-16 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