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没有了公费医疗的支出压力,政府就能把更多资源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在宏观经济发展上。这其中的发展逻辑是,政府用财政手段引导经济发展,推动市场化经济改革,让经济发展起来。经济发展起来了,让市场来消化医疗负担,最终医疗保障的矛盾就会通过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渐得到解决。
改革有好的一面当然也有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就是政府没有了负担,甩开膀子加油干,经济发展更快了。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最后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效,我国宏观经济腾飞了。但同时也的确增加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长期存在,成了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这种矛盾,后来促成了我们在1998年建立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到现在二十多年时间,截至2021年末,覆盖人口已经超过14亿人,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实,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我国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1978 年我国城镇人口为17245 万人,城镇化率仅为 17.92%;2019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 84843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0.60%,四十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提高近 43 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了 6 亿多人,平均每年增长一千多万人,这得是多大的医疗需求啊!如此暴增的医疗需求,仅靠财政根本背负不起,所以才有了医疗系统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后来的医疗保险制度。
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发展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必然会出现权力寻租,也就会出现腐败。医疗领域发展那么快,医院需要盖大楼、购买高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医院的进药,都会经过大量的资金流水,这非常容易形成医疗系统的腐败。
过去,这些矛盾在高速发展中还不算太突出,尤其是国家不断在改革,矛盾焦点还没有集中在权力寻租上。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增速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了。如此一来,各方面的矛盾压力必然凸显,其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成了国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矛盾。
尤其是我们现在有了医疗保险制度后,这种权力寻租客观上给经济发展与民生都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发展经济,国家既要给企业减负,降低缴纳保险的费用,同时又要进一步提高民生水平,那从哪里去找“资源”填补这个缺口呢?答案很简单,就得想办法降低医疗的成本。降低医疗成本既然成了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党和国家会去找问题,结果盘踞在医疗系统的蛀虫就都浮现了出来,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2025-04-10 11:21:26
2025-04-10 11:05:43
2025-04-10 10:54:20
2025-04-10 09:54:25
2025-04-07 16:48:59
2025-04-07 16:47:51
2025-04-07 16:48:20
2025-04-07 16:48:52
2025-04-07 16:48:29
2025-04-07 16:47:41
2025-04-07 16:48:04
2025-04-07 16:47:33
2025-04-07 16:47:16
2025-04-07 16:47:24
2025-04-07 16:33:00
2025-04-07 16:37:02
2025-04-07 16:05:36
2025-04-07 15:38:50
2025-04-07 15:22:30
2025-04-02 13:44:21
2025-04-02 13:58:33
2025-04-02 13:44:27
2025-04-02 13:58:01
2025-04-02 13:44:08
2025-04-02 13: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