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生活 > 正文

我的高考志愿是爸妈决定的,生活也是

刘然一直觉得,自己的人生轨迹不被自己掌握,而在父母手中。

文理分科时,爸爸对他说:“男生就该学理科,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文科成绩比理科好,刘然还是放下了自己从小喜欢的地理,绚烂的星空和有趣的地形图从此成为鲜少有空触碰的业余爱好。

高考填志愿时,爸妈研究了半天告诉他:“计算机专业前景光明,有利于将来出国找工作。”当时对未来还没有太多规划的刘然填上了港校的提前批志愿,并顺利被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内心想当一名地理老师的呐喊被现实逐渐淹没,在前途面前,孩子并没有和家长对抗的资本。”

刘然从小到大都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等到真正去了香港、读了计算机,刘然才意识到一味顺从父母安排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自己对父母选择的“好专业”完全不“感冒”,以至于上课盯着课件发呆,刘然一度陷入煎熬的境地。

高考、读研、求职、找对象,每到重大人生节点,孩子总少不了和家长讨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刚和女儿就职业规划争执了一场的妈妈陈淑萍很不解。就读于中文系的女儿未来想当老师,但从事了近30年教师工作的陈淑萍并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想让她考公务员。“当老师累,操心。她性格文静又单纯,当了老师还不得被学生欺负死,坐办公室多舒服。”

对于“直升机父母”的说法,陈淑萍有些不赞同:“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对她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最懂她的也是父母。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也是希望她未来过得稳定又舒坦。父母这样做,难道不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负责吗?”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爸妈比你有经验,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北师大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发现,父母总会觉得孩子小,“自己理应告诉他怎么做”。但实际上,面对填志愿等重大人生抉择,父母和孩子都处于“盲人摸象”状态。

专业“好”与“不好”,父母大多以自己既有经验进行衡量。但时代发展变化飞快,拿以往几十年前的经验给孩子的未来几十年铺路,本身是一个悖论。即便根据当下最新经验,也未必全面。“关于到底走什么样的路是好的,孩子摸到了‘鼻子’,父母摸到了‘耳朵’,双方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实际上可能都不全面、不充分。”

高艳认为,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要认识到自己的看法是片面的。例如高考报志愿,预测一个专业未来发展趋势是非常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双方一起探索“大象长什么样”、了解专业是什么,搜集相对全面的信息,一起说理由、做决策。专业的选择一定要在尊重孩子喜好的前提下,再考虑外部环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