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瑞士银行业的百年信誉,被自己一步步毁掉了

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可以和各国展开交往,无论何种意识形态,这就使得富豪们倾向于把钱存在瑞士。

比如俄罗斯富豪,因为俄罗斯和英国长期对立,如果把钱放在英国,很容易被没收,如果放在瑞士就不同了,瑞士看起来不会没收,要安全得多。

保密+中立,正是瑞士银行业得以繁盛的根基,瑞士甚至把保密写进了法律。

但这一切,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逐渐变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陷入财政困境,便盯上了瑞士,指责瑞士在帮助富人逃税,要求瑞士提供具体的名单。

到了2009年,瑞士扛不住压力,向美国财政部提供了一份有4450名美国客户名字的名单,这些人利用瑞士银行业进行逃税,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由此松动。

此后,瑞士又多次向西方国家的政府提供客户名单,比如在2019年,瑞士联合银行向法国政府提供了一份多达4万人的涉嫌逃税名单。

可以说,保密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不过有意思的是,瑞士只是向西方国家提供这些名单,从来没有向非西方国家提供。

俄乌冲突后,西方各国对俄罗斯展开了极限制裁,冻结了一切俄罗斯财产,不管官方的还是私人的。

看到欧美抢劫俄罗斯收获颇丰,瑞士也撕掉了中立牌坊,冻结了俄罗斯大笔财产。

瑞士合计冻结了271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其中瑞士政府直接冻结了81亿美元,剩下的190亿美元主要是被瑞信银行冻结的。

瑞信冻结俄罗斯资产,有其自身的直接因素。

当时瑞信的状况比较糟糕,早在2021年,一家名叫Greensill的供应链公司破产,瑞信正好是这家公司证券的主要买家,花了上百亿美元,最后亏损超过30亿美元。

然后是著名的Archegos事件,Archegos是一支对冲基金,老板是个韩裔美国人,名叫比尔·黄,他在2021年重仓了中概股,但是随后中概股暴跌,单日亏损150亿美元,创下了前无古人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