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零八年金融危机后,美元的影响力并没有缩小,反而还在中国出口的推动下,在2013年后达到新的峰值。
除了全球化这根支柱外,美元霸权还有一根支柱:跨境货币清算系统,这套系统由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和CHIPS纽约清算银行同业两套电信交易渠道组成。
WIFT是报文系统,并没有清算和结算资金功能。传统的跨境汇款,从中国的A行汇到欧洲的B行需要两个银行之间有业务合作,如果没有合作,那就只有去找跟A行和B行都有合作关系的C行,即先把钱汇给C行,然后再经过C行汇到B行,这仅仅是最理想的情况。在七十年代以前,复杂的跨境汇款一般需要经过五家银行的中转才能到被汇款人的手里,且每一次中转,经手的银行都会根据汇款的额度收取价格不菲的手续费。
后来美国人觉得这太麻烦了,既浪费钱,又影响国际贸易的效率,于是干脆就把全球主要银行拉进一个叫SWIFT的大群,只要是在这个大群里的银行,汇款的时候仅需向SWIFT发送该银行的相关代码即银行编号、账户名、时间、金额和有效信息等,随后钱就会通过CHIPS的系统汇过去。
至于美国为什么能检测到每一笔跨境资金的流动,那是因为每次生成的汇款代码都会在美国政府监管机构汇总。
WIFT和CHIPS这两套系统在技术上并不难做,毕竟印度花一周时间就能搞出来的东西,能有什么技术含量,但难就难在有个词叫用户粘性。所谓用户粘性,是指用户对于品牌或产品的忠诚、信任与良性体验等结合起来形成的依赖程度和再消费期望程度。
通常而言,用户粘性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个是产品做得确实好,希望再次体验;另一个是用户在接受该产品时,付出大量的学习代价和成本,因而不希望轻易转轨。SWIFT和CHIPS属于后者。
据统计,SWIFT现已接入200多个国家的8100个主要金融机构,每天处理的跨境美元清算量高达15000亿美元,占全球流通的40%。四十多年来,这些机构围绕在SWIFT和CHIPS内的基础设施构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以及人力,再换一套新系统又要重新来过,所以,就算有国家做出体验感并不差的跨境支付系统,金融机构们也不想更换。
一手领导全球化,一手掌控全球资金流通的渠道,这两大前提条件,全世界就美国能做到,其他国家想挑战也没资格。
当然,即使是有资格挑战的国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想打倒美元。
因为货币霸权是有毒的霸权。
2024-11-21 10:13:52
2024-11-20 09:34:44
2024-11-18 13:29:04
2024-11-15 09:39:10
2024-11-14 10:22:36
2024-11-13 0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