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未来一周,世界将发生这3件大事,改变大格局

丹麦能源署表示,“北溪-2”管道全部排出天然气可能得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只能等到两条管道中的天然气泄漏完了,有了安全的环境,才可能进行事故调查和修复工作。

输气管道是由12厘米厚的钢材和混凝土制成的,埋在海底的深度达70到90米。仅仅通过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修复有多难。

更何况,谁为此买单,估计还会有好一番扯皮。

谁也不曾质疑,“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

首先是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北溪事件”后,向大气中释放的甲烷,可能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

管道受损部分含有7.7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丹麦能源署局长博特绍夫介绍,此番泄漏排放的甲烷可能和丹麦年排放量的32%差不多,“这对气候将有重大影响,因为甲烷对气候的破坏比二氧化碳大很多”。

当然,受损管道的天然气并非都会进入大气层,其中一些会与水混合并停留在水中。丹麦能源署常务董事博特佐表示,“我的直觉是,大部分甲烷可能会被迅速排出,以至于不会被水吸收”。

还有一个未知问题是,正在涌向海面并排入大气层的气体是否会对附近水域的动植物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是剑拔弩张的氛围更甚。

我们已经知道了,美俄互相指责对方是“北溪事件”幕后黑手。

一些欧洲政要含蓄一些,猜测是“国家行为者”。

德国驻英国大使告诉媒体,很明显,制造这一事件的不可能是“非国家行为者”。芬兰安全情报部门负责人也表示,对管道的攻击是国家行为者剧本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欧盟虽然没有点明黑手,只是谴责这类行为“完全不可接受,将得到坚决和一致的回应”,但就在“北溪事件”发生的当口,欧盟宣布了对俄罗斯的第八轮制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