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白了,俄罗斯的“核威慑”,更多是为了应对西方的“过界”的干预。
那在俄罗斯的判断里,西方的干预有没有“过界”呢?
和普京的讲话相呼应的,昨天拉夫罗夫突然说,“美国是乌克兰境内冲突的参与方”,而在他前天的联大演讲里,更是痛批西方想要摧毁俄罗斯、甚至不惮于公开讨论肢解俄罗斯,“让俄罗斯这个独立的地缘单位从世界政治版图上消失”。
这和之前泛泛的指责不同,相当于挑明了,俄乌战争,已经彻底演化成了俄罗斯和西方的战争,俄罗斯面临的是被“消灭”的威胁,这种情况下,普京将核选项摆上桌面,说“并非虚张声势”,谁敢不信!
在这两个层次上,俄罗斯动核,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
最可能出现的场景是——西方放松对乌克兰的军援限制,帮助乌克兰在公投四州加大反攻力度,乃至让俄军再次出现哈尔科夫式的全线溃败,俄军又深陷精确打击武器不足的困境,短期内无力扭转局面,为了和乌军拉开差距,最终动用少量“战术核武器”进行试攻击。
所谓的“战术核武器”,爆炸威力从0.3 千吨到100 千吨不等,相对于毁天灭地的“战略核武器”威力要小得多,当然,这个“小”也是相对而言——美国人当年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威力也只有15千吨!
然后,就是怎么用的问题。
上策,是直接在基辅上空爆一颗,用产生的电子脉冲来瘫痪基辅的电子设备,既成功威慑了敌人,又避免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带来的国内外政治压力。
中策,是直接对着战场上炸,但俄乌对峙战线以千里计,用战术核弹炸乌军的野战部队,数量少了显然不够用,用多了,核辐射超量,土地占了又有啥用?
下策,袭击乌克兰的军事基地,或者直接打基辅,灭掉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整套乌克兰权力中心,不过显然这样附带伤害太大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可能的风险。
2023-02-03 09:25:25
2023-02-03 10:26:32
2023-02-03 08:54:59
2023-02-03 09:38:20
2023-02-03 09:57:01
2023-02-03 10:13:06
2023-02-02 17:09:03
2023-02-02 10:01:38
2023-02-02 16:52:29
2023-02-02 09:18:14
2023-02-02 16:29:58
2023-02-02 09:52:07
2023-02-02 09:00:42
2023-02-02 09:33:29
2023-02-01 14:59:04
2023-02-01 15:10:01
2023-02-01 15:58:05
2023-02-01 09:27:22
2023-02-01 10:12:19
2023-02-01 08:55:36
2023-02-01 09:12:20
2023-02-01 09:38:09
2023-01-31 10:03:37
2023-01-31 13:49:44
2023-01-31 1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