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决战打响?美国祭出恶毒诡计,第一目标是中国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视频中的所谓“蚊子”,其实并不是蚊子。它的学名叫银桦蚜,属于半翅目蚜虫的一种,平时以白桦树为主要栖息地,通过吸吮汁液、以芽和叶为食。

其次,因为银桦蚜的身上天然的带有断续的自然黑色横纹,所以在很多时候都会凑巧的看起来像是人为刻印上去的图案数字。

所以,老美这就算是“沉冤得雪”了吗?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摆在那里、美国和俄罗斯之前的距离相隔不说万里也至少有千里,而就是这么怪,当一只“奇怪的蚜虫”现世时,为啥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美国?第一时间想到生物战?

我们既然理智的看待了这场"蚜虫事件",那么是否同样应该继续从客观的角度出去看待一下这种不约而同的“舆论认知”?

什么叫理智?

什么叫客观?

就是这么凑巧,就在今年六月,在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的一项议案中,美国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的生物技术巨头“牛津昆虫技术公司”(Oxitec)正式被允许放飞新一批的24亿只“基因编辑蚊子”。

对此,比尔盖茨在公开场合解释称,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进行改造的雄蚊与自然界雌蚊所交配产下的雌蚊,因为存在“基因缺陷”,所以会在未成年时死亡。

无疑,从“灭害角度”来看,“牛津昆虫技术公司”(Oxitec)的此项技术可谓是划时代性的

——作为疟疾等多种恶性传染疾病的宿主和传播者,蚊子在生物链中并非不可或缺。基因工程灭蚊相较于传统的药剂方式不仅成本低廉,同样也更加环保!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美好吗?

2010年2月18日,比尔·盖茨在美国加州长滩市(Long Beach)举行的TED2010会议上,在题为《创新到零》(Innovating to Zero)的演讲第4分30秒开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新式疫苗,医疗服务及生殖控制,我们或许可把总人口数字下降10%到15%,但现在我们看到的还是1.3%的增长。

现有人口削减10%—15%是个什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