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虽然苏联不复存在,但英国折腾的脚步从未停止。而鉴于英国作为欧盟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根本享受不到德法等国的红利,于是在美国的鼓动下,英国心一横,走上了与欧盟一拍两散的道路,俗称“英国脱欧”。
事实证明,作为驰名世界的搅屎棍,“英国脱欧”比东欧各国加起来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因为英国不仅实力强、国际地位高,有着强大的号召力,更因为其搬不走的区位,脱欧后必然成为欧盟卧榻之侧的定时炸弹。
而默克尔,在“英国脱欧”后功成身退,德国迎来朔尔茨时代。
彼时的德国,面临的小背景是英国无休无止的折腾,内部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更加摇摇欲坠;大环境则是美俄对抗的加剧,尤其是俄乌交兵,可谓真正的内忧外患。
对于朔尔茨而言,想要德国继续发展就必须继续维持欧盟的统一,而在缺乏主权的情况下,德国能做的就是和英国利益,也就是美国利益保持一致。在美俄对抗的大背景下,这等于将德国的身家性命交给了美国。所以德国必须放弃左右逢源的历史成绩,全心全意投入到为美国利益前赴后继的事业中去。
所以,德国领衔制裁俄罗斯也就不足为奇,而这种操作首先损害德国经济,进而导致德国在欧盟内部越来越没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德国,也就更没有能力维持欧盟的统一。
而欧盟的分分合合,也决定了德国的国运。很明显,美国和英国乐见德国和欧盟的进退失据,而德国,明知所行之路无解,却也不得不走下去。
因为,追随美国针对俄罗斯,德国要被俄罗斯的反击踹死;但如果坚持所谓的中立,德国就会先死于美国的当头棒喝。
概括来说,所谓我不做大哥好多天,默克尔之后无德国,本质上也是因为默克尔赶上了好时候,朔尔茨,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
(责编: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