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经过四十年突围与背叛,中国赢到了最后

当年2月中旬,八大国产CRT厂商联手停产20天,期望用短缺的供货阻止一泻千里的彩电价格。很显然,这是一个糊涂招,等离子电视厂商和液晶电视厂商借着这个良机迅速填补货源,等国产CRT厂商发现事情不对劲后,市场几乎再也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了。

就这样,短短的两年间,中国历时20年耗资近千亿打造的国产彩电供应链,在LCD的冲击下全军覆没,产业链主导权也再度落入外国企业手中。

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并不是把鸡蛋放在CRT一个篮子里,我们也曾引进国外技术发展自己的LCD工业,但大部分要么是被坑,要么是被忽悠。

2002年,上海广电与日本NEC成立合资公司,由前者的资金向NEC购买相关技术和专利生产LCD屏幕。2004年10月8日,中国第一条用于切割15寸液晶屏的五代线在上海投产,而市场需求也转向17英寸,正所谓出生即落后。

当上海广电把产能调整为17英寸后,更多的企业躬身入局,加剧内卷,单片价格不足160美元,根本不足以支撑上海广电前期的专利成本和物料投入。2006年,上广电亏损达到20亿人民币,逐渐淡出LCD行业,并在三年后宣布破产重组。

2005年前后,美国旧金山法院的一份报告显示,三星、LG、友达、奇美四大面板厂商可能存在合谋操纵面板的价格。消息传出后,中国消费者和相关企业非常愤慨,再加之上广电合资的遭遇,站在中国科技最前沿的深圳市决心发展本土高世代产线,摆脱进口面板仰人鼻息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