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国对印度有三个误会,高看阿三了!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太大太远,跟我们生活关系不大。但如果你身边有靠印度廉价药续命的人,就会明白印度疫情对中国人的影响。

例如,作为白血病靶向药的“格列卫”,原研药价格2万多元,1盒只能吃1个月,而印度仿制药只需几千块,在印度团购价更是低至200元一盒。

如果吃不起正版药,很多患者就只能等死了。

三,打破印度的大国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大国之志。早在1943年独立前,印度的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憧憬,“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

但雄心勃勃的尼赫鲁却在1962年折戟喜马拉雅,让印度至今没能走出失败的阴影。从后来的圣雄甘地到现在的莫迪,印度的领导人无一例外地不在为大国梦苦苦探索。

印度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家,面积世界第七、经济世界第五,但即使如此,仍然很少有人会把印度跟“大国”联系起来。印度留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脏乱差的环境,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以及那些非常扎眼的贫民窟。

印度不想只做一个南亚大国,做亚洲“老二”,它要把影响力从印度洋扩展到太平洋,实现自己的大国梦。

于是,2007年印度的一名海军上校首次提出“印太地区”概念,这是印度战略扩张的初步构想。2009年,印度海军参谋长阿琼·普拉卡什上将发表演讲,“作为一个印度人,每次听到‘亚太’这个词都有一种被排斥感。因为这看上去只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止于马六甲海峡。实际上马六甲海峡以西还有很大的世界”。用“印太”这个词正好可以将印度与亚太地区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