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31国合纵围攻,中国毫不留情反击!绝对不怂

美国那边软硬兼施的手段很快到位——德国与俄罗斯搞了很久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受到了重点关注,估计也有其他的利益让渡。总之,当美国又开始举起“航行自由”的旗子在我国南海周边搞事时,德国也派了军舰出来。

虽然据分析,这艘军舰并非德国手头比较强的战斗力,多少有些敷衍骑墙的意思,但比起派出自家文物级九十岁四桅帆船的昔日海上霸主西班牙,德国派的好歹是正式作战用的军舰,已经很给排面了。

媒体反响

中国的反制裁决定宣布之后,欧洲媒体纷纷狂喜乱舞,毕竟欧盟以“人权”为由制裁中国固然是30年来头一次,中国给出的强硬反应也同样极具爆炸性。这一系列事件堪称大新闻,至少一段时间内的头条选题不用愁了。法国《世界报》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导,同时强调仅仅强硬无济于事,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实力。言下之意是既然下场那就要认真应战、确保胜利,以便确保自己的国家利益。

至于美国《华尔街日报》则认为,制裁中国需要联合行动,以便扩大声势、形成震慑。

对比一下欧洲媒体和美国媒体的言论口径,不难看出他们各自算盘的区别所在。

也有不少官员和媒体人表示,来自北京的反制强硬程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现在已经是个全新的局面了。”

波兰《论坛报》早在安克雷奇会谈后便给出结论,认为美国务卿布林肯一开场便先声夺人的操作实际是一种“火力侦察”,但“如果不够了解对手,这样的战术对攻击方来说同样风险巨大。”

真正“盟友”有多少?

而中国之所以在安克雷奇和随后的欧美制裁潮中始终坚持着强硬的立场,追根溯源还是要从特朗普说起。在特总当权期间,从贸易战、高科技制裁,到香港事件、中印边界,什么恶心来什么,但所有的牌打过一圈之后,我们发现自己依然挺直脊背站着。

有句话虽然很中二,但却不无道理——所有没能将你打倒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