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扒开抵制棉花的幕后推手,事情远比想象的更复杂

各种出口企业的竞争只好转向国内,市场厮杀会前所未有地激烈,从红海发展为紫海,行业利润大幅萎缩,创新乏力;原来那些国际品牌的国内雇员想要重找工作,大概也没那么容易了,只好跟其他行业的人去竞争,于是各种内卷……

当然了,这里所述仅仅是一种最悲观的前景,现实当中的企业可能会找到各种办法来斡旋,但一定时间内其前景无疑是有着很大不确定性的了,而不确定性又会抑制投资,对经济肯定是有意料外的冲击效应的。并且这种冲击很可能还会在其他行业有扩散效应,美国时间3月24号美股开市后,在美上市的各行业中概股全线暴跌,直接原因是SEC新政,但与BCI事未必无关。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在3月24号之前绝大部分中国人根本都没有听说过的一个非盈利的国际会员组织。

这个事情简直太有戏剧性了,它以特别刺眼的方式让我们意识到,国际秩序原来不仅仅是由国家间关系构成的,它还有着更加复杂的多重规则体系在运作。其中很多重规则体系是由非政府机构组织起来,通常都是制定各种国际性的商业标准、产品标准或者一般行为规则的。

这复杂的多重规则体系,简化区分一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主权国家所主导的秩序,和商人所主导的秩序。商人秩序并不是新出现的,实际上它在某种意义上比主权国家更古老,中世纪中后期,在欧洲的波罗的海-北海一带活跃的汉萨同盟便是由商人所主导的秩序,主权国家是在这之后才出现的。汉萨同盟中形成的很多商业规则,对今天的国际法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海商法、国际商务仲裁法等等,都可以看到汉萨同盟留下的很多痕迹。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今天,商人秩序与主权国家秩序之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各种有机联系。对于老牌国家来说,这是个理所当然的常态,但是对于后起的商业国家来说,对此体会不深,业外人士则对此更是不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