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莫迪已经正式做出选择,势必要与中国杠到底

另外,印度也加入了英国发起的名为“D10”的“民主合作伙伴俱乐部”,建立5G设备和其他技术的替代供应商名录,避免依赖中国。

印度政府还表示将派遣一位资深外交官担任新驻台北代表,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公开表态“正密切关注”涉港事态发展。

这些动作表明,印度仍在不断示强,向中国施压,莫迪政府的这些行为仅用转移国内矛盾来解释已无法说通。

在经济领域,印度也不断出台一些非理性的、甚至带有自残性质、严重损害其国际商业形象的举措。

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政府宣布取消与中企合作的两个火力发电厂项目,叫停来自中国的投资项目,对中国产品采取“消极”清关策略。

6月30日,印度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禁止59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在印度使用。7月23日,印度政府又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其政府采购项目。

这些举措表明印方将主动放弃对华“政经分离”原则,印度在经济上已经走上“去中国化”的道路。

印方采取这些措施的背后,很难说没有让印度国内垄断财团独占印度市场的考量。这同时也表明,印方对疫情之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将发生重组深信不疑,也对印度所拥有的市场优势极具信心,认为美国和西方将会向印度大规模投资。

现在,印度正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商讨重新组建价值链和产业链,不断游说大型跨国公司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并许诺提供种种优惠。

7月9日,莫迪向全球公司发出投资邀请,声称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这与其“去中国化”的举措相比,特别具有讽刺意味。

从印方的行事逻辑来看,加勒万之类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印度的政党制度、其国内高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大量人员伤亡使莫迪政府陷入政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