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现场评论:长江节奏,如何拨动这根弦?

长江节奏,有江面上的,更有江岸上的。在贵州遵义的赤水河谷,有三条色彩分明的交通线格外显眼:最上层是黑色沥青铺成的公路,汽车行驶,风驰电掣;中间层是红色沥青铺成的自行车道,骑车、徒步均可;最下面是红色的赤水河和绿色的长江岸,放眼望去是江水潺潺,景色秀丽。在一段160公里左右的路程,三条路、三种节奏、三种感受,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三种态度:赤水河中有诗意,自行车道有情意,公路之上有效率。各有各的节奏,各有各的速度,也各有各的体验。这何尝不是人们期待的长江节奏?

长江节奏,在发展上,更在保护上。一江两岸的人民,依江而兴的城市,吃长江水、走长江路,发展与保护总是相互交织,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哪个快一些、哪个慢一些,回答好这些问题实属不易。就说长江沿岸的工厂布局,一些研发材料的工厂达标排放是否就不必拆除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是否还要存在呢?如果不以长远眼光来谋篇布局,恐怕很难做出正确选择。长江经济带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就要有“快思维”,统一市场、协同合作、加快转型,也要有“慢思维”,科学用水、优化布局、统筹资源。其实,快与慢的思维犹如做加减法,背后是长江节奏之变,也是发展理念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