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推荐 > 正文

中美谁更怕核战?北京两大优势令美国坐立不安

今天(6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为使长剑啸九天》,介绍了我国火箭军某研究所事迹。报道中提到,该所将运用“智慧阵地”设计理念对“大国剑鞘”进行全面升级。从文章内容来看,这可能是指我国90年代为“东风-31”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建造的“长城工程”地下掩体。“长城工程”建成至今已有十多年,一直是我国战略核威慑的可靠屏障,对这一系统进行升级,可能表明火箭军开始为射程更远、弹头更多、尺寸更大、威慑能力更强的东风-41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部署做准备。这是我国官方媒体首次公开发出东风-41洲际导弹即将部署的相关信号。

以下是今日《解放军报》头版文章头条文章《为使长剑啸九天——火箭军某所工程设计研究创新团队投身强军实践纪实》全文(作者解放军报记者:杨卫东 特约记者:王永孝 李永飞 杨永刚):

2015年12月31日,对于火箭军某所工程设计研究创新团队来说,是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宣告成立,习主席向火箭军授予军旗并致训词。

这一天,沐浴着无上荣光,肩负着新的使命,该创新团队在领头人谭可可的带领下再次出发,奔赴千里之外的导弹阵地。

在那里,他们创造性提出的“智慧阵地”设计理念,正步入实质操作阶段。

  该团队成员检查设备安装情况

群山深处,凝望着一座座即将全面升级的“大国剑鞘”,谭可可悄悄拭去激动的泪水,想起更多呕心沥血、锐意创新的往事。

从白手创业托举“蘑菇云”腾飞,到奠基铸盾助力长剑出鞘,上百项国家和军队奖项、发明专利可以作证,这个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创新团队,矢志强军的创新脚步一刻也未曾停息。

从“大国重器”奠基到“大国剑鞘”升级——

创新之光照亮长剑飞天之路

一人连续两年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工程设计界实属罕见。但火箭军导弹专家、该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潘越峰做到了!

  我国第一枚原子弹试爆塔架

有人千里登门取经,潘越峰说:“先做到‘三不’,否则在我们所拿到课题都很难!”

潘越峰口中的“三不”是这个所坚持多年的好传统:不经调研不开题、脱离打仗不开题、没有创新不开题。

为打仗而创新,为战斗力建设而拼搏,他们一茬茬接力奔跑在长剑飞天的“创新赛道”上。

1958年初,一群科技英才聚集京郊,受命设计“国家工程”——原子弹爆炸试验塔架,标志着该所前身应运而生。

面对国际封锁,唯有用自主创新杀出一条“血路”。